2022-05-08 15:43:46
國電和神華合二為一,探路煤電聯合。
8月28日,經國務院批準,中國國電集團公司(以下簡稱國電)終于“牽手”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神華),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國家能源投資)。
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,截至2017年6月底,國電集團資產總額超過8000億元;截至2017年6月底,神華集團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元。資產超過1.8萬億元的國家能源投資,將承擔探索煤電聯合的新任務。
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表示,從兩個集團的主業來說,神華是煤,國電是電,從上下游之間、企業兼并重組來看,應該是縱向的。但是央企一般都是多元化發展,神華有發電的業務,國電也有自己的煤礦,那么他們的合并就成了交叉合并,既有縱向也有橫向。
定位“投資公司”
曾經呼聲極高的“中國神電”這個名字并沒有被采用,新的公司名字似乎另有深意。一位國資委工作人員認為,不可輕視“投資”這兩個字。
十八屆三中全會《決定》提出,要新建或改組建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。未來,所有央企將按照產業集團、投資公司、運營公司三類劃分,所有央企都將納入分類,進行改組或者兼并重組。
胡遲告訴記者,現在央企的數量剩下98家,國資委的目標是減少到60-80家。
在胡遲看來,國電和神華的合并與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改革是同步的。
不難看出,對央企們來說,三類公司的劃分定位,與母公司未來業務的發展方向有著微妙的聯系。
胡遲表示,定位為產業集團的母公司也有很強的投資職能,但是與定位于投資公司的母公司還是不同。母公司的定位對下面所屬企業的管控模式、財務上的考慮都有所不同,國資委對其考核監管也都不同。“定位投資的業務面會更廣。”
前述國資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國資委更希望突出產業集團,且不考慮繼續擴大運營公司的試點范圍,但是還有很多已經劃分為產業集團的公司去爭取投資運營公司試點。
在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看來,國電和神華的合并算是雙重重組、跨行業的重組,對雙方都是利好的事情,煤電價格將實現自我平衡。
1+1=?
事實上,我國煤電體制略有特殊,煤是市場價,電是計劃價。從市場化角度講,近些年煤價的上漲對電力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虧損壓力。
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告訴記者,煤電聯合,對于解決當前的煤電矛盾、對于提高行業集中度無疑是利好,未來在母公司的協調下,產業鏈上下游內部協調的成本可能會低一些,相當于把市場協調轉化為企業內部的協調。
“但是,只有在極少數煤電一體化的項目中,例如把煤礦變為一個發電的車間,由發電來創造利潤,煤炭板塊和電力板塊以此較好的結合,除此之外,如果煤炭還是要以市場價格來結算,那么這種聯合有多大提高效率的空間呢?”提出類似疑問的不止袁家海一人。
一位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表示出了疑問,“將煤電一體化綁定在一起,最終是會有利于去產能,還是會加劇煤電產能的過剩?”
“如果煤炭企業說,我對下游煤電的需求和市場都有很穩定的預期,那么短期來說,是能夠平抑煤電之間的沖突,但長期來看,會不會加劇產能的過剩?”
另外,“從市場競爭來說,合并后都是巨無霸,未來也許會形成煤電、水電、核電一體化的發電集團,事實上,現在某些省份兩三家企業就占據了60%-70%或更多的市場份額,這種情況下市場集中度是不是會高到不利于有效競爭?”
對此,李錦認為,未來煤電領域的重組才剛剛開始,應該會形成至少三家或以上的巨無霸,進而防止非正常的壟斷。
胡遲也坦言,相互對沖的效果還是有的,但是見到成果還需要過程,或將隨著重組的進行逐步釋放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