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5-08 15:44:14
首先,提升產品質量,有助于推動中國制造升級,打造經濟新引擎。過去在短缺經濟時代,企業只要生產出產品,就不愁銷路,企業因而變得急功近利,不顧質量提升,導致中國制造淪為低端產品的代名詞。步入過剩經濟階段,企業之間競爭日趨激烈,制造業生產成本抬升,中國制造面臨的挑戰。因此,必需加快利用市場的倒逼作用,促使中國制造提質增效,增強消費者信心,推動消費經濟增長。
其次,改善產品質量,是推動供給側改革、引導市場需求的重要抓手。當前,我國排浪式消費階段逐漸結束,個性化、多樣化的消費模式崛起。此時改善產品質量顯得尤為迫切,只有從供給側下手,生產出過硬的產品,才能真正適應中國消費需求變化的方向。
第三,推出國產品牌,讓老百姓把錢留在國內花,可激活國內消費潛力。統計局網站數據顯示,2015年全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 66.4%,比上年提高15.4個百分點。雖然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,但近年興起的“海淘熱”讓人驚訝地發現,每年有上萬億的資金流向國外購買物品。 當出口趨冷、投資作用下降時,如何留住國內資金,喚醒國內的消費潛能,無疑是值得思考的問題。
在討論這一議題時,總理例舉了德國與美國的例子。“德國的‘工業4.0’,主要是‘制造業+互聯網’,而美國更多是‘互聯網+制造業’。盡管彼此的方法 和路徑不一樣,但都是要提升制造業水平。”李克強說,“兩者各有特點。我們要向工業強國邁進,就要更多吸收這兩方面的經驗。”
“互聯網的很大一個特點就是‘集眾智’。通過互聯網尋求解決方案,可以節省大量人力和智力。”李克強說,“這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。”
總理強調,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不僅需要大企業的創新,同時需要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協同創新。地方政府要支持制造企業建設基于互聯網的“雙創”平臺,依托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“雙創”示范基地。電信企業要對“雙創”基地寬帶接入進一步提速降費。